刑 法 学 |.Y}2>{
1999年 1US4:6xX_
h"DxgG 1、从罪刑法定原则论述犯罪的实质定义与形式定义的关系。 _B5vh(.
I7q}<"` 2、我国减免刑事责任的根据和事由 [GqQ6\
^9*kZV<K 3、评费尔巴哈心里强制说 WvJidz?5
^6(Nu|6\@ 2000年 48Z0aA~+
yvp$s 1、报应刑与教育刑之争及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Kjl>bq
Q&A^(z} 2、从罪刑法定原则角度评价空白罪状的刑法规范 ;Wu6f"+Y#
yO`HL'SMo 3、原因自由行为 NP^j5|A*"
:@8N${7`$A 2001年 2jiH&'@
FLzC kzJ:6 1、刑法的公正与功利的关系 A,;V|jv9
Qt`;+N( 2、法条竟合及其适用原则 g ONybz6]
\7U'p:h=U 3、法益侵害说 GLE/ 1
:[C"}mR1 2002年 iVe"iH
8.m9 =+)8 1、罪刑均衡与刑法个别化关系 f\U(7)2
"F+m}GJ=a 2、正犯与共犯的关系 {|D7H=
f
]u<8jr 3、期待可能性 1@W*fVn
?hh#@61
2003年 s5cY>
L }L"BY3$ 1、试论罪刑关系 k(23Zt]
=jIP29+ 2、片面共犯 KqhE=2,
'74*-yd 3、持有型犯罪 >,}SP;
Lh
rU fy
2004年 T7q
E
2
Mv\]uAT` 1、中国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之比较 `m+o^!SGe
Or<OmxJ
g 2、强奸幼女罪司法解释置评 q'1
86L87
X(M|T]`b: 3、刑罚目的综合理论 7+;CA+;
sX[k}=HCK 2005年 ag{cm'.
1、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政策的关系 9AP." RV
2、客观未遂与主观未遂 tLSM]Q
3、责任犯的刑事责任根据 2C[xrZa^
2006年 n}L
Jt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立法体现与司法表现 8d1r#sILI
2、过失危险犯 ESi'3mbeC
3、简评(日)大土家 仁的“人格刑法学” `/RcE.5n\@
2007年 dh
K<5E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刑罚改革 p,K!'\
2.论商业贿赂 #M@Ki1
3.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理论 n@_aTY
2008年 w itx_r
[font=ˎ̥]1、论法益的概念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作用[font=ˎ̥] ,%d?gi"&
[font=ˎ̥]2、论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机能的关系[font=ˎ̥] 'y%*W:O
[font=ˎ̥]3、许霆案件的法理学分析 e+O502]
wq:"/2p1
;i-<dAV8B
'dJ(x
H$rNT/C
\'.|7{Xu
犯罪学、监狱学 A;Av0@w
1999年 l|sC\;S
$SfYO!n7Q 1、简析20年中国社会变迁对犯罪的影响 _fjHa6S
Z3 O_K 2、加洛法罗的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分类的理论 :CGh$d] +
s_
%LU:WC 3、服刑犯人的法律地位 ^*'fDP*
$ #bWh 2000年 C Xh>'K
-9;XNp 1、评龙布罗梭 g=e~YM85
9s&dN 2、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O&evv8 6L
X86r`} 3、狱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A[NcFdCB
l#& \,T 2001年 1otE:bi
-+fW/Uo 1、刑事社会学派对行刑制度的影响 +wGFJLHJ
\[L| 2、社会控制与犯罪发生的相关性 `%_(_%K
K$c?:?wmo 3、20世纪美国的犯罪学理论及萨瑟兰的贡献 AHet,N
n'83P%x 2002年 e]@
B61lc
KZ 4G" 1、评述标签理论
j>A=Wa7
G2w0r,[ 2、刑事执行权的合理配置 F7\nG}#s
juEH$7N! 3、论经济结构调整与犯罪预防 ~\u~>mtchu
#&snl 2003年 8qwPk4
]F
srk 1、加洛法罗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 FDTC?Ii O
7ZFd;- 2、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犯罪变化特点 y4,t=Gq7^
H](TSt<Q" 3、制约监狱效能的主要因素 VLC=>w\,
qRCUkw} fs 2004年 3XhLn/@
&{S@v9~IT 1、行刑社会化(冯卫国) & sgzSX
a 1~@m[ 2、流动人口犯罪原因 9,$
n6t;
(S8hr,%n 3、菲利的犯罪饱和说 LT:8/&\
.=@CF8ArG 2005年 QxiAC>%K
bf/z
T0 1、迪尔凯姆的犯罪学思想 `t2Y IwOK
p5#UH 2、黑社会犯罪(刘守芬) .F@ 2C
i .''\ 3、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n8o(>?Kw
O[ug7\cl+ 4、累进处遇制度 G],W{<Pe
5$c*r$t_RK 2006年 ):nC&M\W~
dQI6.$? 1、网络犯罪的特征与预防 aA-s{af
K*N8Vpz( 2、评犯罪原因的经济学理论 gNSsT])
!$#8Z".{v{ 3、试评罪犯矫正对综合治理的意义 h 2C9p2.
Duq.`XO 2007年 Q;=3vUN
b#Vm;6BHD1 1.被害人国家补偿 _nec6=S6(
mf\@vI 2.有组织犯罪的特征 x%55:8{
g]U!] 3.监狱行刑理论的社会化变迁 K&;/hdS=F
DhT8Kh{ 2008年 $#FA/+<&$
92Rm{n [font=ˎ̥]1、试论古典犯罪学和实证主义犯罪学的异同。[font=ˎ̥] H
~?p,h
[font=ˎ̥]2、试论赫希的社会约束理论。[font=ˎ̥] v.Xmrry
[font=ˎ̥]3、试论我国监狱分类制度及其完善[font=ˎ̥] qI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