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003~2006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Hq 5#.rZ#
北大2003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PL&>pM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YGOkqI
1、比较三曹诗风的异同 >8I~i:hn
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 ^6kl4:{idE
3、论述近体诗的确立及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nc:/GxP
#;a+)~3*O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r+ 8Tp|%
一、简答: pP":,8Q{
1、察举与科举 aSIb0`(3
2、《录鬼簿》与《南词叙录》 V[kJ;YLPN
3、宋元话本 51|s
2+GG
二、论述: v\6.#>NQ
1、论述封建制与郡县制 #M!$CGi (
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 eR5q3E/;G
3、举例说明常州词派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情况 {l$)X
ty['yV-;a
北大2004古代文学博士生招考魏晋隋唐方向试题 >oJabR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
/. Cx
1、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辨析与总集编纂。 seK;TQ3/7
2、评价西晋诗歌及其在中古诗史上的地位。 2EpQ(G
J
3、论述唐代散文发展的过程及其与骈文的消长。 xI?'Nh
4、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有“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试详论之。 &2 Yo
2Xv}JPS2As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Nrtkf4-O
一,名词解释。5%*5 VO:
1战国楚竹简(上海博物馆藏) #@BhGB`9Qt
2? |khFQ(
3今文经学 n%36a(]
t
4《乐府诗集》 I/St=-;
5《四声猿》 K{I "2c
二,论述题。25%*3 ,/p+#|>C=
1严羽诗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得失。 \kyoA
Z
2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主要矛盾。 9s5s;ntz"
3《聊斋》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言小说史上的地位。 X{cB%t
o
a+v.(mCG
北京大学2005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 fI;nVRfp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ZyOBxI
一、简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5|R`%
1、《拾遗记》2、《白氏长庆集》3、敦煌曲子词4、梁鼓角横吹曲5、连珠体 b(@GKH"W
二、诗歌评注,注释划线词句(括号中内容)并对诗歌做简评,二选一(20分) :##$-K*W"
1、谢灵运《过白岸亭》 ~FAk4z=Ed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临青崖。春心自相属。(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萍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6X'0 T}
2、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 %=K [C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Y#9bM$x7
1、试论南朝以萧纲为首的诗人集团的创作活动。 AwuhFPG
2、试论李贺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及其艺术渊源。 "usPzp5
;=P!fvHk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Zonn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25分) I4qS8~+#
1、鸿都门学2、改土归流3、《碧鸡漫志》4、《燕子笺》5、湘乡派 #$U/*~m $
二、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ntPX?/
1、试论魏晋之际的政治格局及士人心态。 Ke#Rkt
2、从词史的角度论述李清照的词论。 z^9rM"
3、试论《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ZgV8X:
<f)T*E^5%
x<w-j[{k_K
北京大学2006年博士招考魏晋隋唐五代方向试题 NTK9`#SA
【魏晋隋唐五代文学】 -#4QY70H t
一、名解:(20分) ZhRdml4U2
1、玉臺新詠 g^po$%I '
2、河岳英灵集 w4Hq|N1-Y
3、郊寒岛瘦 BVus3Y5IJQ
4、俗讲 G|t0no\f
二、评析题:(二选一)(20分) vq3:N'
1、浅析《五柳先生传》 QAl4w)F
2、浅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92!Ej
(以上不提供原文,需要记诵) {5ehm
三、论述题: 77+3CME{'
1、论述玄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30分) k%sxA
2、举例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30分) >lJTS t5{
~(Q#G"t
【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古代文论】 .Tw:Y,G
一、名解: IQd~`
G
1、诸宫调 MU '-
2、清平山堂话本
Bw+?MdS
3、同光体 rY@9nQ\>g
二、论述题: @1bl<27
1、评析謝安(或李林甫) @li/Y6Wh
2、对严羽的下述论断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HH<5M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鉴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u35"oLV6}#
3、分析《史记》的叙事特色 OP=-fX|*Q
4、分析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