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99年---05年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博士招生试题: A5F
(-
1999年:国际政治:1,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Qz<Lk">.
3, 试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9b >+ehj B
2000年:国际政治:1,试析冷战后联合国体制的发展及其趋势。 6h5g!GQD
3, 试论国家主权的理论发展与现实挑战。 ?,7!kTRH
国际关系史:1,试论1814年维也纳会议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vfn[&WN]
2,试论国际联盟的成立及其作用。 EGI$=Y
3,试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YGPb8!
2001年:国际政治学:1,试述冷战后国际安全理论的新发展。 rAtC
G1Vr
2,试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9h+Hd&=
国际关系史:1,试论威斯特伐利亚体制的形成及其对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tvf.K+
2,试析门罗主义及其实质。 1o/(fy
4, 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EN5W
2002年:当代国际关系:1,试析“9。11”事件后的大国关系。 [)}P{y
[&
2,试析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未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XM5)|D
4, 试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政策的选择。 9c4p9b!
国际政治: 1,试析国际体系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异同。 ]:@{tX7c
2,试析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政治格局间 的相互关系。 |APOTQV
国际关系(当代中国外交): esZhX)dS
1, 怎样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政策。 Zs t)S(
2, 试述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 cQLPgE0
3, 多边外交在当代中国外交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nP79F0%2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 UVLS
?1ra
1, 论述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的欧洲政治格局与俾斯麦的 6oQ7u90z*
外交政策。 rD$5]%Y
2, 试论威尔逊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2 {WZ?H93a
3, 评析20世纪30年代英法的绥靖政策。 8IL
5:7H8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Mu:zWLM*M
1, 试述冷战结束对世界政治经济的重大影响。 &S
*{a
2, 试析二战后至今的美国对外战略。 ~0024B[G
3, 试析中国在国际方面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KXx;~HtO
2003年: X ]&`"Z]
国际政治学理论: x&u@!# d]
1, 试析威尔逊的国际关系理论思想与当今的“民主和平论”。 GD}rsBQNkJ
2, 试论国际政治学理论形成的一般历史条件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3
3, 试析国际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学科背景。 K)l*$h&-
当代国际关系: SF:{PgGMi
1, 试评当前美国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 S
kipPEhA
2, 试析20世纪70年代围绕石油问题的斗争及其政治经济后果。 :#sBNy
3, 试析冷战后亚洲地区的核不扩散问题。 PDc4ok`)
当代中国外交:
He4q-\ht
1, 试析中国加入WTO给中国外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Qu<HeSA_
2, 试述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国际、国内背景。 zN9@.!?X2
3, 试析冷战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 c uAp,!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SmyJ@.L"
1, 试析联合国1441号决议及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行为同1999年北约干涉南联盟行为之间的重大区别。 b)XGr?
2, 试析中国关于“世界多样性”主张的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CL
^2{
国际关系史: V^.Z&7+E`_
1, 简述雅尔塔会议和波斯坦回对东欧领土问题的安排。 j;Lp@~M
2,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决定。 [KO\!u|?YS
3, 简述1815年维也纳会议关于欧洲战后安排的基本原则。 ]Zay9jD}c-
4, 论述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原因与后果。(40分) T3)m{gv0`
2004年 WV|9d}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c7?|Tipc
1, 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全球战略。 {![
E)~
2, 从两次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看中国外交新态势。 b1e)w?n
国际关系理论:
`i!-@WN"
1, 简述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合作机制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分析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一个案例, Y'6P ~C;v
2, 试析均势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局限。 |~D~#Nz
3, 试分析汉斯摩根索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TXo@rVN
当代国际政治: 8p~[8}
1, 试述此次朝核问题的演化轨迹,并分析有关各国的基本立场和作用。 z"
sv,W
2, 试析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苏联遏制思想和遏制战略的演变。 #eI`l`}
3, 试析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和平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