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报班 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每日签到
主题 : 反思:人才培养不是流水线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07-06-14   

反思:人才培养不是流水线

近几年高校教师考博热愈演愈烈,据报道,苏州大学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中,有1010人争夺300个博士名额,而报考者中高校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上海某著名高校一文科学院的副院长告诉记者,在今年报考该学院博士的考生中有2/3以上是高校教师。(《中国青年报》10月9日) ]\Ez{MdAT  
<f:b%Pm 7  
Be-gGJG  
`(16_a  
博士学位是迄今国际上通行的最高学位。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在读博士生人数已经高达12万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而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到2010年,中国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到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位。 W>s<&Vb  
W*VQ"CW{^]  
!74*APPHR  
实现博士的“超德赶美”未必全是坏事情,中国当前也并不是不需要更多的博士,但问题是,扭曲的博士培养现状,已经损害着博士生的质量与博士的作用。而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本着“找到职称评定的敲门砖”心态,卧薪尝胆地踏上考博路时,一条学问大道正在被高速地扭曲。 VRMlr.T +  
M}us^t*  
V8&%fxn+  
学者郑也夫先生在深圳做的一次演讲中说:通过考博之路做学术,对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作为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真正做得好的学术又是绝对需要的,我们本来的学术界应该是小而精的,不应该这么大规模。学术是一种奢侈,社会养不起太多的学术,必须少而精。我们不顾质量地制造博士跃进,不正是在干郑先生所说的“奢侈的事情”吗? GAPZt4Z2  
hZ$* sf  
v]vrD2L  
社科文献出版社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似乎对这种奢侈做出了量化的佐证。根据该报告的测算,仅2005年一年,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实在不晓得,这9000亿元中,有多少是低质量博士培养造成的隐性浪费?而又有多少“速成博士”在继续积聚着高消耗、低产出的学术泡沫,做着9000亿元统计之外的浪费? `/Z8mFs Y  
w[loV  
%M~Ugv_4v  
一些教授要带几十名博士硕士,还要飞来飞去地参加这学术会议,那研讨论坛;一些博士水平越来越差,过去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现在是连茶壶里有没有饺子都成了问题;很多青年教师又拼命地忙着考博、读博……从上到下,大学里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安心教书?连教授要进本科生课堂都需要总理来呼吁,能说这种现象正常吗?  vUJb-  
bQ_i&t\yzB  
gTiDV{ Ip  
其实,提高博士的数量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只要松松手、放放水,根本用不到2010年,就可以实现“全校皆博士”,实现数量上的超德赶美。问题是,指标超过之后能怎样?当大量的资金投入换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术泡沫,当博士的趋利泛滥导致质量的一落千丈,博士干不出博士的事情,我们的“学术”靠什么为科技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沙发  发表于: 2007-06-14   
还博士生培养以本来面目 l{Xsh;%=  
oM QH- \(}  
....................... 9OP d'f  
如今我国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生处境尴尬,待遇很低、生活艰难;导师指导有限,甚至常年无从得见;生活圈子狭小,盛产大龄青年和整日无所事事者。更可怕的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博士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也变得艰辛,甚至有人将博士生戏称为“垃圾”人群。(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q4nQ/eP  
Hya*7l']B  
Hm1C|Qb  
不排除有些博士开始攻读前系“考博”专业户,盲目报考,对博士生活的清苦和孤独没有准备,可绝大多数脱产的博士生既然选择了学术道路(有的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从前的工作、地位和报酬),肯定还是钟爱学术、有志研究的。如果因缺乏导师指导和研究经费使自己的几年光阴付之东流,他们自己肯定也是于心不忍。 Yb414K  
m[]p IXc(  
cXtL3T+  
Mx0c # d.  
虽然,博士身份在世界范围内都不是财富和地位的代名词,但博士生和有志于学术研究者,在欧美国家都拥有较高的社会评价和较为优厚的生活保障,既不必为生计奔波、又受到人们的尊敬。反观我国,恢复博士生培养制度二十多年来,经济水平和国民收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博士生却越来越不吃香,在学业和生活上面临诸多尴尬。 @^#y23R U  
G74<sD  
WY0u9M4  
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个别博士生的耐受能力和心态问题解释上述现象,更不回避我国当前博士生培养制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建立现代博士培养制度已有几百年,在各方面早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体系,为各自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其诸多经验,值得效仿。例如,比之于欧美国家,我国高校里有相当多的“在职”博士生,这个队伍由各级行政人员、在校教师、民营企业家等组成,这就直接造成了导师指导学生过多,无法一一过问,甚至见面都难的弊端。倘若我们今后在政府机关和其他国家单位中破除提拔条件中华而不实的“惟学历论”,既可使这些人员更专心地关注本职工作,也减轻了博士生导师的负担。 Ab8~'<F$B  
.r[J} O"  
W=PDOzB>K  
又如,在欧美高校中,博士生导师配有专职秘书,还可以选择几名博士生担任自己的助教、助理研究员,计算工时,发放报酬,其他未被专门聘用的博士生,导师不能随便令其为自己不计报酬地卖力干活。我国高校的相关经费近年来有很大增长,完全可以借鉴这一制度,既能使导师合理利用资源、集中研究力量,也使出力的学生得有回报,维护了他们的权益。这就可以避免如今一些导师让博士生干大量私活的局面。 gO_^{>2  
fJC)>doM  
Ypha{d  
欧美很多高校还规定,教授要想招博士生,自己先要有如何培养博士的成型想法,并且手中须握有研究课题、项目经费,而课题和经费的分配有一套成熟、科学的制度,保证能够把相关资源分配到最前沿、最有价值且最具社会效益的项目中去。陈旧保守、固步自封、脱离时代的教授,是无法获得课题、也招不到学生的。我们如能引入该制度,必将有效地减少当今博士生普遍反映的导师研究水平落后、自己学不到任何前沿新知的现象。 nr-VzF7zu  
!W n'Ae9  
5#q ^lL  
总之,只有当博士生培养制度重返其本来面目之时,博士生才能真正摆脱尴尬处境。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免费考博论坛网址是什么? 正确答案:freekaobo.com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