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56654
精华:
0
发帖: 3
流量: 2 M
威望: 13 分
介绍博友: 0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5-04-29
最后登录: 2015-04-30
|
影像学专业课复习资料(总论部分)
管理提醒:
本帖被 nanafly 从 考博个人陈述 移动到本区(2015-04-29)
总论 1_G^w
qk
名词解释 +lTq^4 :Zlwy-[ 1. 体素:CT图像实际上是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体层图像。我们将成像的体层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的基本单元。而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小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就称为体素。同样,一幅CT图像是由很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被称为像素。体素是一个三维概念,像素是一个二维概念。像素实际上是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像素越小,越能分辨图像的细节。 1xvu<|F
2~[juWbz 2. CR: 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一种数字化的X线成像技术。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上,经过读取、处理和显示等步骤,显示出数字化图像。数字化图像适合于图像的存储、传输、教学、远程医疗、三维重建处理和信息放射学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VIbq:U 3OB"#Ap8< 3. DR: lU]nd[x cWm$;`Q#\ 4. 矩阵: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阵列,将受检层面分割成无数的小立方体,这些小立方体就是象素。当图像面积为一个固定值时,象素尺寸越小,组成的CT图像矩阵越大,图像越清晰。反之依然。 EdX$(scu~B ~V6D< 5. 空间分辨率:又成为高对比分辨率,是指在保证一定的密度差的前提下,显示待分辩组织几何形态的能力。常用每cm内的线对数或用可分辩最小物体的直径来表示。 !<F3d`a h2QmQ>y" 6. 密度分辨率:又称为对比分辨率,是指在低对比情况下分辩组织密度细小差别的能力。 CvdN"k wuo,kM 7. 时间分辨率:为单位时间内可采集影像最多帧数,反映为单一层面的成像时间及可连续采集影像的能力。 2Khv>#l
|':{lH6+1 8. Z轴分辨率:即纵向分辨率,它的含义是扫描床移动方向或人体长轴方向的图像分辩细节的能力,它表示肋CT机多平面核三维成像的能力。扫描的最薄层厚决定Z轴方向的分辩能力。 d_
P` qA hqdDm 9. CT值:X线穿过人体的过程中,计算出每个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系数(亦称衰减系数ü值)。将ü值转换就得到CT值,以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 2&5K.Ui% ji="DYtL 10. DSA:是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将血管造影时采集的X线荧光屏影像经影像增强器增强后形成视频影像,再经过对数增幅、模数转换、对比度增强和减影处理,产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使所得的影像质量较常规血管造影大大提高。 Fj!U|l\_9 p
K$`$H 11. 动态DSA:在球管、人体、检测器规律运动的情况下,获得DSA图像的方式,称为动态DSA。 5IG-~jzCLb &nK<:^n 12. 三维DSA:是指通过软件控制在双C臂DSA系统中进行双平面血管造影,以每秒25帧以上的速度同时获得正侧位两个方向的造影像,在将两个不同方向的造影像分别显示在两台监视器上,通过专用的观测镜可看到真实的立体三维图像,称为三维DSA . 2Z%O7V~u E(|>Ddv B& 13. 时间减影:常规DSA检查中,每注射一次对比剂可获得自对比剂到达兴趣区前,对比剂再兴趣区达到峰值和廓清的若干时间内许多帧图像,当去一帧不含对比剂的影像作为蒙片,与一帧充盈对比剂峰值水平的影像组成一个减影对,分别输入计算机进行减影处理时,即可活等突出含对比剂的血管影像。由于构成减影对的两帧图像是在不同时间获得的,故称为时间减影。 d d;T-wa} 3$JoDL(Z 14. 能量减影:碘的总体衰减系数再33KeV上下出现突然的变化,称为碘的K缘,而软组织的衰减系数没有这种特征。当分别用高于和低于K缘的X线曝光时,所获得的影像碘信号可由较大的差别。以此两种不同能量的影像组成一个减影对所获的突出含碘血管,而消除了软组织背景的减影像,称为能量减影。 K>
e7pu jj>]9z 15. 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其所侧的CT值是他们的平均值,因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54qFfN8O &m vSiyKX 16. 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所包含的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 A2Tw<&Tw( y+;|Fz 17. 窗位:又称为窗中心,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改组织为中心观察。 2T`!v Xm&L
BX 18. 动态扫描::注射对比剂后,利用机器软件连续快速扫描,在扫描结束后逐一处理和显示图像。动态扫描分为两种,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前者以发现病变为目的,后者主要是为了研究病变性质。 BerwI
7!= o" SMbj 19. HRCT:采用薄层中、高或极高分辨率重建及特殊的过滤处理,可得到组织的细微结构图像,称为高分辨率CT。临床主要用于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病变以及结节性病变的检查。 jh$='G n {XHh8_^& 20. 靶区CT扫描:是对感兴趣区作局部CT扫描,常用小的FOV,薄层。可提高空间分辨率。临床主要用于小器官或小病灶的扫描。如肺小结节、垂体及肾上腺。 A)~6Im cj@koA' 21. MPR ?1".;foZ B1Oq!k 22. CTA: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到达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经计算机处理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立体影像。 hzC>~Ub5 0(btA~'* 23. CTVE:及CT仿真内镜成像,它是螺旋CT容积扫描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结合产物。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空腔脏器表观立体图像,类似纤维内镜所建。 9ll~~zF99| y_9Ds>p!T 24. Perfusion CT:是结合快速扫描技术及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能够反映组织的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获得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 $]8Q(/mbK ZG@q`<:j 25. 纵向磁化: /Q )\ + Qei"'~1a 26. 横向磁化: &~w}_Fjk |D.ND%K& 27. 进动(Procession):有序排列的质子不是静止的,而是作快速的锥形旋转运动. Cls%M5MH iyog`s c 28. 纵向磁化时间 vcd\GN*4f KG5>]_GH 29. 横向磁化时间 4Xv*wB1 E~:x(5'%d 30. 流空效应: 是指流动的血液的质子受到脉冲激发后继续流动,当终止脉冲、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已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在MRI图像上呈黑影。 1i] ^{;] fxIf|9Qi` 31. K-空间:即傅立叶空间,是带有空间定位编码信息的MR信号原始数据的填充空间。每一幅MR图像都有其相应的K空间数据,把不同信号强度的MR信息分配到相应的空间即各自的象素中,即可重建出MR图像了。 2Hv+W-6v m#F`] { 32. 傅立叶转换 <Ok3FE.K e0 T\tc 33. 带宽 YgoBHE0# qyNyBr? 34. 相位编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