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广立
_@;3$eB 博士,高学历的代名词,也是未来科技的生力军。他们中有许多人在自己日夜奋斗的研究领域,披星戴月,早起晚归。顶着来自学业、家庭甚至社会上的压力,博士们时刻提醒自己“再逼自己一把”。
@ ZPTf>J} “书读了二十多年,竟然身无长物,学的都是些屠龙之术,安身立命都困难。”有感于读博时的痛苦,科学网博主
吴楷喆在他的博文《
博士为什么会有种失落感》中这样写道。
/IW=+ri 农村出身的吴楷喆像极了此前流传甚久《小强与小明的故事》中现实版的小明,与没上过大学的小强相比,高学历的小明处处凄凉。他认为高学历并没有给小明带来幸福、给命运带来转折:“他的一生追求的是什么?他得到了么吗?”
Y[]+C8"O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博文于4月14日在科学网博客发布后,迅速引发大量阅读和讨论(迄今阅读数已逾4.3万次,各方评论210条)。尽管热议者众,也不乏分析问题、摆事实讲道理者,但吴楷喆对“什么阻碍了年轻人的科研梦”仍感困惑。
N4DDH^h 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了一组处于不同科研阶段的博士群像采访,这其中,或许也有你的影子。
u#,'ys 小凡:太费劲了,不大值 4_0/]:~5 专业方向:
环境科学
Zt0%E<C{ 状态:博士二年级,已婚
+Q]'kJ<s 《中国科学报》:博士二年级了,你觉得现在忙吗?累吗?辛苦吗?
{,2_K6# 小凡:简单说吧,都是肯定的。
LP6FSo~K 《中国科学报》:那你后悔吗?
]3u'Qv}o 小凡:有点。就是觉得(读下来)太费劲了,不大值。
sq|@9GS0T 《中国科学报》:待遇不够好?
`v2l1CQ:^ 小凡:不是待遇的事,就是觉得投入和回报不是很满意。
0F'UFn>{ 《中国科学报》: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科研?
@M?EgVmW 小凡:有想过。就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无法实现,我觉得不是自己或科研本身的原因。
?,DbV|3_\ 《中国科学报》:你觉得阻碍你实现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fqs p1m$ 小凡:什么都得听“老板”的,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要想有点进展或成果好像就是人家的施舍,动不动就“延期”“别毕业了”威胁你,好像我们欠他们的,一点话语权和主动权都没有。
W&f Py%g
《中国科学报》:如果遇到一个好的
导师,给一个自由的环境,会不会好很多?
<+,0G` 小凡:或许吧。
"Am0.c/ 文小刀:没着没落的感觉让人更脆弱 j6(IF5MqP 专业方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ByvqwJY 状态:博士二年级,未婚
A1$'[8U~3 《中国科学报》:博士二年级应该是最忙的时候,又要做实验,又要写论文。现在感觉到有压力吗?论文进展如何了?
=u"|q
D 文小刀:压力当然会有,现在发了一篇。
lD#1"$Coz 《中国科学报》:平时怎么排解压力?
n(S-F g 文小刀:撸串、玩游戏、和女朋友一起吃大餐,总之就是各种“嗨”。
;FflEL<7Y 《中国科学报》:你这个专业,就业压力应该不大吧?有什么规划?
m48Y1'4 文小刀:也有,就看想不想得开。我们有点偏应用,去高校没有太大竞争力,去事业单位还可以,也可以去企业。
v 8a 《中国科学报》:许多单位提供给博士的岗位,一般都会有安家费的吧。
CoXL;\ 文小刀:要看地方和学校吧,听说去深圳的话政府还有补助。
6WM_V9Tidq 《中国科学报》:打算留北京吗?
ZM`_P!G 文小刀:暂时没有,找工作时再看看,尽量不在北京。我倾向去沿海地区,以后要享受生活和工作。
9GaER+d| 《中国科学报》:现在不享受?
g``4U3T%X 文小刀:起码在北京没有感觉到舒服和自在。现在一个月只有3000块钱怎么享受?一个固定的住处都没有怎么安定和舒服?
C YKGf1;If 《中国科学报》:据我了解,你这个待遇还算不错的。
/2cOZ1G; 文小刀:博士不只是承担了科研上的压力,还有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二十八九岁的人了,有时候也特别想拥有一个温馨的家的感觉。
{z_pL^S'52 《中国科学报》:其实工作之后也同样有这些压力。
HbVm
O]#$D 文小刀:但是现在这样没着没落的感觉让人更脆弱。
2F7R,rr
《中国科学报》:所以就看是不是享受读博士这个过程。
L-dKZ8Q 文小刀:享受?我猜你去问几十个博士,估计也就一两个性格上的确适合的哥们会说享受吧。
$,42h Dylan:算是个科研民工,累点 iO`f{?b 专业方向:物理海洋学
dUSuhT 状态:博士四年级,已婚
<qx-%6 《中国科学报》:今年博四了?延期一年吗?
8, ^UQ5
x Dylan:我是第一年在国内,然后去美国待了两年,回来开始写相关研究论文,今年六月份正式毕业。
SoIMf tX 《中国科学报》:你的博士生涯听上去挺有趣的,平时忙吗?你觉得你博士读得累吗?觉得辛苦吗?
bNgcZ
V. Dylan:忙、累,但还算不上辛苦,挺开心的。
Wfy+7$14M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
O0RQ}~$'m Dylan:比我们这一行更辛苦、更累的有很多,我觉得我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自己也感兴趣。
A???s,F_ 《中国科学报》:所以你认为读博这段经历还是很令人回味的是吧?
XWV ~6" Dylan:这个也分人吧,有的同学读得看起来挺开心,当然也有很多像我这样,整天蹲在办公室(调代码)。算是个科研民工吧,就是累点,但是不用风吹雨淋、饥一顿饱一顿的。
'9XwUQx 《中国科学报》:但是想出成果,不就得坐得住、沉得下吗?付出才会有回报。
:+$_(*Z Dylan:科研工作可能与其他工作不太一样。一般工作可能下午下了班能回家看看电视,谁像我们半夜三更的还在这提交脚本。
']x]X, 《中国科学报》:以你的经历,关于读博还是工作,你给你师弟师妹们的
建议是什么?
rtz(Jt{< Dylan:男生的话无所谓,因为我没听说过找不到工作的男博士,特别是物理海洋专业的;女生的话,还是慎重读博吧。
'"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