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n;l-Q
1 马列原著导读 }r9f}yX9Q
一、《共产党宣言》 26&^n
Uy
+UB+. 5P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 {eMu"<
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_#9PH33
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 :;#Kg_bz
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PUj
一、《共产党宣言》概述 zsc8Lw
1847 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 ;a[56W
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 25o + ?Y<
思执笔写成。 /|bir6Y:
《共产党宣言》下文每段再次提及时简称《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 g< M\zD
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 Ul)2A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 .TSj8,
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 uL1e?
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 }b\e2ZK
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 VX2KE@
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b,cA mZ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 &>ii2% 4
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 eo24I0`N
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 != _:*U)-'
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 *1$rg?yGf
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 &&\ h%-Jc
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 ICN>8|O`&
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 s*>s;S?{|
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 4/&U
s
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 - /]ro8V$
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 |<96H8
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ka0T|$ u(s
二、《共产党宣言》意义 Z2_eT
C
u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 vQ#$.*Cvn
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nU- .a5
三《共产党宣言》内容简介 Cg
|_) _w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 KwndY,QD
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 M`*B/Fh2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 r :{2}nE
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 m\(4y Gj
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 4_TxFulX.
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DXk
Ab2
《宣言》引文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o6|e:2E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OB)Vk
2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 A,ttn5Sh?
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GNS5v-"H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 kj~)#KDN
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t{o[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 ,UopGlA
,
略。 ,> A9OTSN\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 =uQCm#
刚刚发表就迎来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风暴。 w|pk1~c(_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dd>|1'-]
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 []/=!?5B
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 r483"k(7
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 gV1&b
(h
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 W"? |O Q'
任务。这部著作从诞生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 fQi7e5
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 v|t_kNX;v*
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l8n0P1+
四《共产党宣言》在中国 2
hdi)C,7Y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党纲 VJJGTkm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中国社会的发 BoYWx^VHx^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代表人物孙中山、 !SEHDRp
毛泽东、邓小平他们都受到《宣言》的直接影响和教育。 1896年中国革命的先行 LbOjKM^-
者孙中山留居英国期间就在大英博物馆读到《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论著。他曾敦促留学生
Z+`mla
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1899年3月上海《万国公报》刊载节译的英国 3.U5Each-
社会学家颉德的《大同学》一文就涉及到《宣言》的有关内容。1905年底资产阶级革命 X[_w#Hwp-
派朱执信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第二号上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记述了 )
[yM4QFl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并第一次简要介绍了《宣言》的写作背景、基本思想和历史 zk=5uKcPE
意义还依据《宣言》的日文本并参照英文本摘译了该书的几段文字和第二章的十大纲领全
$]|fjB#D
文并作了解释。作者将该书的书名译为《共产主义宣言》。1908年3月15日刘师培署 "P\k_-a'
名申叔在《天义报》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序》。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为《宣言》作序。此 Q<B=m6~
后有关《宣言》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一步唤醒了 {c`kC]9
中国的先进分子。“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了许多介绍和讨论《宣言》的文章马克思 J@C8;]
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倡导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斯即马克 ]S9~2;2^,
思 ——编辑注学研究会”集体翻译了德文版《宣言》的全文印发了少量油印本在当时 *L7 ZyERs
的先进分子中传阅。1920年8月由陈望道根据日文和英文版本翻译的《宣言》的第一个 yz8ZY,9
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保存了一 !q=ej^(S
本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其中产和党两个字印反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陈 S~0 mY}
m
望道译本在以后的年中多次重印广为流传。毛泽东在1920年第一次阅读了考茨基 w^e<p~i!^E
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周恩来 -'3~Y
2#
对陈望道就说过“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Q!(16
《宣言》对当时在国外勤工俭学的青年学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20年初蔡和森 m-S4"!bl
在法国先后翻译出《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在赴法勤 RX}6H<5R
工俭学的学生中广为流传。邓小平也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读到《宣言》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w^EAk(77
他后来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 W}#eQ|oCV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对《宣言》的需求与日俱增。《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出 L^uO.eI"m
3 版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有5个中文译本陆续问世译文质量不断提高所 e}Cp;c]=
收序言不断增加发行数量日益扩大。 H(9%SP@[c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在北京印了苏联外交出版局出版的收有马克思恩格斯写的 lgFA}p@
全部7篇序言的《宣言》百周年纪念本。1958年中共中央编译局校订了《宣言》的中译本 ,0
O9!^
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1964年根据德文并参考英法俄等文本再次作了校订 [t/7hx"2t
出版了单行本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版本。1972年5月新编的四卷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ce-5XqzY@
正式出版其中收入了《宣言》的正文和马克思恩格斯写的7篇序言。1995年6月又编 4^\
5]
d!
辑出版了第二版。这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对收载的文献作了较大调整并按原著文字对 &QFg=
译文重新作了校订。1997年8月人民出版社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一 udVEOn$
卷中的 《宣言》的新译文出版了单行本。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 (4=NKtA^G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纪念版。 /\P3UrQ&]
五、重点提示 B
3<T#
1、《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ew
-5VL
《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宣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正 E+-ahvk
式诞生。列宁就曾评价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 Bc3(xI'>J
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 Jk=E"I6
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即 0.C[/ u[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确立和运用。《宣言》正是 AX3iB1):K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两个必然”原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w6 0I;.hy
原理、无产阶级专政原理和共产党的性质、纲领、策略原理。 +I1>;
{{
2、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必然的原理 F;$z[z
《宣言》第一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 ZP75zeH
避免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通常称为“两个必然”。掌握 @9S3u#vP
这个原理应明确这样一些观点第一“两个必然”讲的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W&>ONo6ki
规律是一种历史趋势。这个规律和这种趋势本身并不回答这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何时灭亡 zzOc
# /
或那个国家的无产阶级何时胜利而是指出资产阶级灭亡、无产阶级胜利的不可避免性第 B>sSl1opI
二“两个必然”的科学依据是社会化生产力的社会本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 40,u(4.m*
的水平。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就是指它本身具有排斥私有、要求公有以适应社会的革命性质。 d$.t0-lC
生产力的社会化趋势不可能长期容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它的社会本性要求生产 NvCq5B$C
资料的公有制与它相适应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当社会化生产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当资本 n<RvL^T=
主义生产方式不能再促进生产力发展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的时候生产资料的公有形式 &ru2&Sz
就一定会代替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社会主义就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第三“两个必然”的 @BCws)
实现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无产阶级革命能否取得胜利、何时取得胜利则取决 Z,~Bz@5`"
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整个国际环境第四要联系“两个决不会”来理解“两 $&D$Uc`U>
个必然”看到这一趋势实现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诚然是不以人的 0'&N?rS
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终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自己开辟道路。然而正如马 EG=~0j ~
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 eru2.(1
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 o[<lTsw<
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两个决不会”它指出了“两个必然” ?+6w8j%\
作为世界历史上空前的根本变革也只能是在长期的曲折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实现。对此无 >IZ|:lsxE
论是持怀疑或悲观失望的态度还是抱急于求成或盲目乐观的态度都是违背历史运动客观 7bcl^~lY
逻辑的是不切实际的、错误的。 jm~(O
Lg
3、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 )0F\[Jl}
《宣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原理(1)指出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 PeCU V6
4 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代表了先进 VL6_in(
的生产力(2)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它将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 7,vvL8\NHu
统治(3)无产阶级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它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 *WS'C}T
界。这三方面的内容贯串《宣言》的全书。概括起来说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打倒资 oEfy
{54
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改变私有观念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完全 St9+/Md=jQ
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C8^=7HEB
4、关于共产党在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原理和原则 kl4u]MyL#
《宣言》第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共产党人对当时各国反对党派所持的态度来阐明共 +[W_Jz
产党在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坚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sT&O %(
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原 42 6l:>D(
则共产党人要同国内外一切同盟者结成统一战。 e* 2ay1c
5、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PH,MZ"Z%
资产阶级是依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来打破封建的生产关系从而取得统治地位。这是生产关 =lyP &u
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宣言》发表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k2]Q~
系的矛盾已很尖锐经济危机的爆发证明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 JQ9JWu%a
以前被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又对准了资产阶级的生产 i,k.#Vx[m
关系。正如《宣言》写道“几十年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 q ERdQ~M,
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所以生产关系一 Mv\odf\]
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的客观规律无论对封建贵族或是对资产阶级都一样起作用的。这 pxj}%
LH
就宣告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Ng4?
+@r
6、商品的价格从而劳动的价格是同它的生产费用相等的 [X9s\H
这里讲的“劳动的价格”是指劳动力的价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商品的价格(即商品 D4';QCwo
价值的货币表现)平均起来总是和商品的社会生产费用相等的。什么是商品的社会生产费用 WziX1%0$n
呢?就是指社会上公认的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产品都是劳 y7&8P8R
动的结晶。生产一件产品一要花费工人的劳动二要花费原材料、燃料以及生产工具的 P:`tL)W_
磨损等等即凝结在物上的过去劳动。所谓社会生产费用就是这些劳动的总和。这些都是以 7&I+mw/X
劳动时间来计算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花费的生产费用要低于商品的社会生 y2XeD=_'
产费用。因为资本家在产品上的花费除了原料、燃料以及生产工具磨损外还支付了工人 r$=YhI/=
的工资而工资只等于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小部分剩余部分作为利润被资本家装进自 f;Cu@z{b
己的腰包。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是同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相等也就是说同只 gy%/zbZx
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相等。关于这个提法是采用恩 x+mfQcSD&
格斯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论点。后来马克思、 iJIDx9 )Z
恩格斯都对这个命题作了纠正。恩格斯在马克思所著《哲学的贫困》第一章第二节中“劳动 vocXk_
的自然价格无非就是工资的最低额”这句话下面作的附注说虽然工资实际上经常有接近最 fJjtrvNy)
低额的趋势但上述论点毕竟是不正确的。劳动力的报酬平均总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这一事 ;p$KM-?2D
实并不能改变它的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纠正了上述论点(见“劳动力的买和卖”一 K5oVB,z)
节)而且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劳动力的价格会愈来愈低于劳动力的价值(第二十三章 ]GSs{'UhB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Ru1I,QvCj"
7、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Wix/Az
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叙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过程时所讲的一句名 k!%[W,*
言。对它不应只照字面上去了解而应体会它的实质。恩格斯说过“两大社会阶级之间的 @A-*XJNS":
斗争必然会成为政治斗争。??在阶级反对阶级的任何斗争中斗争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权 yUZ;keQ_Tw
力统治阶级保卫自己的最高政治权力??被统治阶级首先争取一部分政治权力、然后争 jl!rCOLt4
取全部政治权力”。列宁也指出“只有当每个工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一员都 |~6X:
M61
5 认识到他每天同个别老板和个别官吏进行小的斗争就是在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政府的 gEejLyOag
时候他们的斗争才是阶级斗争。‘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的名言 `2 vv8cg^
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理解成工人同业主的任何斗争在任何时候都是政治斗争那就错了。这 `0
]kRA8=
句话应当这样理解工人同资本家的斗争随着这个斗争逐渐成为阶级斗争而必然成为政治斗 ^t|CD|,K_O
争。”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只有当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