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初级博友
显示用户信息
UID: 181978
精华:
0
发帖: 3
流量: 0 M
威望: 13 分
介绍博友: 1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 2017-03-01
最后登录: 2017-03-08
|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u,o1{%O 二.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D8*OP^ 三. 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_ym"m,,7? 四. 主体因素和非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9]d|8! fF;h V 展开: W~ruN4q. 
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 理性) W5SN I>|E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特点。 dv!r.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mk>!B}= ①关系的表现 q3h'
l, ②学习这一关系的意义 ;:]\KJm}? 
到实践中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 iw\%h9 3.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tR)H~l7q 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 Vrkf(E3_V 
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 实践) :iPym}CE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s_Wyh
!@M 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 %J~WC$=Qv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NM#-Af*pg 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U
PJn 第一,理性认识应该是正确的 9 OT,TpA 第二,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cx>wq9 第三,理论要与群众相结合 #07!-)Gv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_ZY\,_ 1.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3qVB 2.为什么人类认识运动要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w_wslN,) 3.人类认识运动辩证过程说明了什么? bt/ =Kq# 四.主体因素和非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y~
rXl (学生读书,参看教材P146—P148) y 1\'(1 #&
?g %'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检验真理的标准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
ZY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关系 u bW]-U=T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kHK0(bYK 四.认识论与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0Ds'pE- 展开: WyhhCR=; 
一. 真理及其客观性 v6=-g$FG 
1. 真理的含义及其本性 ipE]}0q 3'`dFY, 
内容客观 Cb;WZ3HR 2. 真理的客观性 5
Wx~ZQZ 检验标准客观 S.*~C0" 3. 真理和谬误及其相互转化 4Y \wnwI 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TFQ!7'xk) ②产生谬误的原因 dt\j
GD ③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q>9W,jy 对立: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v]H@E 统一: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1w%nn 
第一,真理是具体的 #'baPqdO 
真理 谬误 第二,真理是过程 yR5XJ;Tct 第三,真理是全面的认识 w f.T3 l! bv^ 
第一,谬误是具体的 ;E^K.6 
谬误 真理 第二,谬误是真理的先导 Q,T"Zd Q 第三,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 ,MPB/j^o5!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T#@lDpO 1.真理的绝对性 "_UdBG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OPJ: XbG
2.真理的相对性 G"5D< ]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过程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达到的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还有许多领域和许多事物没有被认识。第二,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对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即对事物的反映的深度总是有限的,具有近似正确的性质。 +EXJ\wy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 SymwAS+ 对立:二者是同一真理的两重不同属性 Z4K+ /<I 统一:相互渗透 !|w
aK~jK 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 p
/Sbt/R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B<?[Mrdxw 第一,它指导我们树立起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 3\O
|ii 第二,是我们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 qVqRf.-\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inb^$v 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2")N a.是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h5_G4J{1 b.正确的理论和逻辑证明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又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F9h+ 2.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意义。 <:>SGSE9 四.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T^cEfX 1.党的思想路线的含义
wm{3&m 2.思想路线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WdaxjenZ/ 第一,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6$g!S5{ 第二,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v4
4}%$ 3.实事求是的哲学体现: Jf)bHjC_V 第一,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hf/2vt
m 第二,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b !@Sn/ 第三,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GPhl4#'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XIo55* (学生读书,参看教材P175—P183) lU^;Z6f 一. 辩证思维方法是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0vU
k 二. 归纳和演绎 \I-#1M 三. 分析和综合 W6T|iZoV"r 四. 抽象和具体 ,t{,_uPJY 五.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P'r !MDNE*_ 本章思考题 UX3BeUi.) 1、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p(xC*KWB 2、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怎样? E5el?=,i 3、 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M/?KV9Xk2 4、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Ynz7 /x 5、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Fw?H3X!"q 6、 为什么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tI$ 7、 什么是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该原理有何意义? 8、 什么是真理?为什么真理是客观的? 9、 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0、简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Rj F'x 1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NIz,LS 联系实际的问题 W3vi@kb] 1、 试用实践与认识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svelYe#9z 2、 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1978年对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 n9pN6,o+ 3、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的原理说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7cX#1 -y
GDh+- e{;OSk`x aK,z}l(N (
>mI'!4d
:Ih|en^w e*(b O8|5KpXd@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本章共有两节 IchCACK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G\XZ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Om M=o*d 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的第三个问题 ZpUCfS)|& Auy_K?he] 第一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Vc~/> 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 mzQ`N}]T: 三.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JV|dM 四. 劳动发展史是解开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t+,4Ya|Xj >7!6nF3x, 展开: h'
!imQ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bs9aE<j 1.什么是历史观 =%zLh<3v 人们对社会历史中根本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J$~<V
IX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2}Rl%+X]6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HE6aF62O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dd?x(,"A` 3.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 p3/*fH98 二.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及其局限性 ;['[?wk 1. 唯心史观的表现形态 R<i38/ ~G 唯意志论 )2,eFNB#n 宿命论 FWH}j0Gj|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独占统治地位 nm7;ieMfr a.旧的历史理论的缺陷 2,aPr:] b.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yL;M"L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K5#< 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 FgL,k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9w9jpe#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OT^%3:zg 第四,唯物史观的创立,对工人阶级政党正确地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成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g'];Estb~ 四.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vzF5xp. 1. 劳动的含义 c*d9'}E 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的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xnU.n 2. 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
^\B:R, 第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 07Gy, =i 第二,劳动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D%(~|' K/ &?VIi`z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zkRcm 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iut`7 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ua<B}L 四. 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 jkiTj~WE- 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8Ry74|`=R H"2uxhdLK3 展开 4h6k`ie!$ 一.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97—P199) ]CU]pK?nq 1) 地理环境的含义 tweY'x.{ 2)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Khh0*S8.K 二.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0—P202) D71;&G]0 1) 人口因素的含义 K.gEj*@ 2)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s08u @ 三.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02—P204) b'zR 9V 1) 生产方式的含义 2/,0iwj- 2)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s=?aox7 四.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P204—P207) \yrisp#` 1) 交往的含义和形式 \b}~2oX 2) 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h?+
d 五.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1zQce> 1) 在社会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 p}Fs'l?7Rq 2)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KCe13!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f[gqT
yiP 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WS& kx~oQ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N__H*yP 3)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0ME+]`"3 wx=0'T-[ 本章思考题 G;gJNK"e 1、如何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Om[*1@^ 2、简述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59(U `X 3、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 (_*
wt]"' 4、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6g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