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柳暗花明 qo7jrY5G
早在高考之前我就产生了读研的想法,而高考失利与985高校失之交臂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读研的愿望。在不间断的坚持了4年数学和英语学习之后,我终于如愿考上某985高校读硕。读研之后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但方法不对,效率并不高。后来导师请了一位年轻老师过来指导,还把项目时间延长了半年。虽然依旧熬夜通宵,但我还是顶着压力在研一下学期完成了项目,科研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也给导师留下了勤奋踏实的好印象。正在这时,导师提出手头还有带博士的名额,询问我的意愿,我不假思索的选择了硕博连读,满怀希望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 e4<St`K
OZ4% 6/
博一: 压抑无名 由于我的研究方向入门比较难,转博之后的第一学期并不好过。在大浪淘沙般阅读文献检索资料之后,对于经典的实验方法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连带着春节都没有心思好好享受。开学返校,每周的组会上导师总会点名表扬发了SCI的同学,而像我刚刚转博初来乍到又出身不好的无名小辈,深感自卑,只能暗下苦功做着无人问津的实验。经过三个月的琢磨和写文,我首篇论文终于初稿成型,可惜导师在国外出差,没法指导,我只好自己找了个期刊投了过去。论文审稿三个月之后迟迟没有动静,在一次催稿之后,杂志社立马发来拒搞函,审稿意见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大意是数据不充分,对比不一致,创新不明确,表述不清楚等。我痛下决心,和一个本科学弟一起重新做实验出数据,又大改论文,在导师过目后投了一家行业内顶级的杂志。也让导师对我的科研潜力刮目相看,并帮我申请到了一个校级的科研基金项目。 q.ZkQN+
n!h952"
博二:默默耕耘 博二开始每周的组会上我们开始轮流交流研究进度,我也得到了讲述自己idea的机会,尽管有的很不成熟。导师开始留意并鼓励我,不让我负担过多的项目任务,把精力都投放在研究上,自此所有的矛盾都变成了科研上的矛盾。作为一名工科生,编程能力极其重要,我因为程序编写不够规范,也不懂得逐步调试跟踪,碰了很多壁。打算写第二篇paper,但是实验一直不成功,调试程序整整一个月,每天都在不停的尝试,但就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最后竟然发现,原来是少了一个正负号。想通之后豁然开朗,之后写文章也是顺风顺水,在博二的春节前后投了出去。前一年修改的SCI文章得到反馈,reject&resubmit,对照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提交,心情格外畅快。一年下来,投出2篇SCI论文,1篇会议论文,修改1篇论文,收获满满。学期末导师推荐我申请博士论文创新基金,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写了项目书,没有想到竟然中了! >6gduD!6I
IgEVz^W?h
博三:苦辣酸甜 在忙碌中,博三开始了,我陆续收到几次拒稿信,只有一篇论文大修,好几个身边的同学都发了SCI,虽然我投的不少,但是我至今没有录用的,有些丧气。在研究了两个小方向之后,我决定再调整一下,开拓第三个小方向,集中精力写了一篇行业内比较知名的国际会议论文。快到年底的时候,我的大修文章给了消息,小修之后即可录用。一时之间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地了,在我高兴劲还没过是时候,reject&resubmit那篇文章竟然直接录用了,成功逆袭,竟然一下子出了两篇文章!借此我还评上了研究生国奖,感觉生活又多添了一份曙光。博三下学期,在放弃博后的想法后踏踏实实的向高校投起了简历,因为双非的本科出身,我的选择面并不是很宽。好不容易有个211高校给了我面试机会,却因为我的研究内容比较难懂,学院也没有对口的发展平台而在试讲之后含恨离去。春招开始,我向上海的几所高校投了简历,面试之后却因为体检测血压,发展有轻度高血压而让自己忐忑不安,在考量魔都的生活成本之后,又拒绝了这些机会。左找右等,北方一所高校抛来了橄榄枝,专业平台很适合我,系主任也盛情款待,在四月初我签下了协议。选择了就不后悔,我想不管在哪都要真刀真枪的做事情。五一返校,研究生院的老师要求送审博士论文,我一下子慌了起来,一直忙着找工作,还没有动笔呢。老师说最迟也要六月初把论文交过来,否则一放假,就只有等下学期了。我一算大概就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写出一本博士论文,感觉是不可能的事情。 G8lTIs4u;
WO=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