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VIP 上传考博资料 您的流量 增加流量 考博报班 每日签到
   
主题 : 教育部就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提出10要求
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楼主  发表于: 2020-09-28   

教育部就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提出10要求

.%7#o  
博士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跟freekaobo一起看↓↓↓ 3A%/H`  
a;J{'PHu  
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 6CBk,2DswI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Hxft~*  
"$KU +?  
6'UtB!gr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博士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部分培养单位对博士生导师的选聘、考核还不够规范,个别博士生导师的岗位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建设一流博士生导师队伍,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现就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rr fL [  
z5PFppSQ  
pmd=3,D'u  
ZcgSVMqEX  
严格岗位政治要求 |?6r&bT  
mAh0xgm  
Qhb].V{utV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履行导师职责,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7Wb:^.d g  
'NF_!D  
Mp*")N,  
}I;A\K]  
!4cR&@[  
明确导师岗位权责 {"l_x]q  
6>ZUx}vYj  
8MgoAX,p  
博士生导师是因博士生培养需要而设立的岗位,不是职称体系中的一个固定层次或荣誉称号。博士生导师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承担着对博士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职责,要严格遵守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培养单位要切实保障和规范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增强博士生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XYIZ^_My  
9,=3D2x&  
qy=4zOOD#  
u9rlNmf$  
4jefU}e9#  
健全岗位选聘制度 zK893)  
h')@NnFP 1  
iEr Y2~?  
培养单位要从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能力、指导经验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博士生导师选聘标准,避免简单化地唯论文、唯科研经费确定选聘条件;要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切实履行选聘程序,建立招生资格定期审核和动态调整制度,确保博士生导师选聘质量;选聘副高级及以下职称教师为博士生导师的,应从严控制。博士生导师在独立指导博士生之前,一般应有指导硕士生或协助指导博士生的经历。对于外籍导师、兼职导师和校外导师,培养单位要提出专门的选聘要求。 [_6_A O(Z  
(y%}].[bB  
r=6-kC!T9  
~F?s\kp6  
o5KpiibFM  
加强导师岗位培训 @G< J+pm  
H%NIdgo}  
tr0P ;}=  
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培训体系。构建新聘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日常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的考核。新聘博士生导师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在岗博士生导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要将政治理论、国情教育、法治教育、导师职责、师德师风、研究生教育政策、教学管理制度、指导方法、科研诚信、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心理学知识等作为培训内容,通过专家报告、经验分享、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切实保障培训效果。 $}&Y$w>S  
L A-H  
9 lE[oAC  
"mc/fp  
OcQ>01Q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lhV\YxJ  
s>(OK.o  
OW1i{  
培养单位要制定科学的博士生导师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对博士生导师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年度考核为依托,加强教学过程评价,实行导师自评与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管理人员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s-;*o\H  
o-\ K]  
8enlF\I8g  
$Kgw6  
rC.z772y%  
建立激励示范机制 `Y n:fL7S  
=W'a6)WE  
'fO[f}oa_.  
培养单位要重视博士生导师评价考核结果的使用,将考评结果作为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为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教育、引导和激励功能。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和优秀团队,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成功经验,重视发挥优秀导师和优秀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KDr?<"2L  
xtW Q.  
\'Oi0qo>  
_u TaN  
"F?p\I)(  
健全导师变更制度 F N6 GV  
 tKOTQ8i4  
&R+/Ie#0dz  
培养单位要明确导师变更程序,建立动态灵活的调整办法。因博士生转学、转专业、更换研究方向,或导师健康原因、调离等情况,研究生和导师均可提出变更导师的申请。对于师生出现矛盾或其他不利于保持良好导学关系的情况,培养单位应本着保护师生双方权益的原则及时给予调解,必要时可解除指导关系,重新确定导师。 A+P9M \u.  
pw|f4c7AH  
+(n&>7 5  
{a aI<u  
#M kXio; h  
完善岗位退出程序 zOJ4I^^  
GaV6h|6_  
50r3Kl0  
对于未能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在博士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应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退出导师岗位等措施。对师德失范者和违法违纪者,要严肃处理并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追责问责。对于导师退出指导岗位所涉及的博士生,应妥善安排,做好后续培养工作。 Y,BzBUWK  
{8+FxmH  
+KV?W+g)`  
cmG*"  
!p$HS0c  
规范岗位设置管理 '}#=I 9=ss  
\fC)]QZ  
f_A'.oq+  
培养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学科发展规划、资源条件、招生计划和师资水平等因素,科学确定博士生导师岗位设置规模;根据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合理确定导师指导博士生的限额,确保导师指导博士生的精力投入。 )F _vWbg  
0u[Vd:()v(  
<Y%km[Mh  
Gy}WZ9{  
=' %r"_`}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dvzL(,  
O^|:q  
j v9DQr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监督指导本地区培养单位完善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并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纳入相应评估指标和资源分配体系。培养单位要制定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相关制度办法,加强和规范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保障博士生导师合法权益,推动博士生导师全面落实岗位职责。 k;EG28   
_:dt8+T#  
Qm9r>m6p@N  
教育部 yFt$L'#  
2020年9月28日 N RB>X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描述
快速回复

验证问题:
2+6=? 正确答案:8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