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经院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UM7Ft"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J={$q1@lq
第一单元 x{u_kepv[k
一、单项选择题 $nQ; ++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U KF/v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a6\G.C5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tY&dQQB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 E=w $r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3=)/-l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zzuDI_,/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 *#Hi W)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gE J
mMh
4、实际GDP等于( ) H|T:_*5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h$~ NPX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A,M
RK#1u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 jgYUS@}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5?k_Q"~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 8 +xLi4Pw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79u L"N;
二、判断题 IoJkM-^H&)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 1[J&^@t[h6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v*QobI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A\nb
( ) Xgd!i}6Q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 H0
km*5Sn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 dI-=0v-|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 }@4m@_gR?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 9fvy)kX;s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 _+wou(1y
三、简答题 O\XN/R3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t'/(y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Mg\2Ud*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It{B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gx4`pH;B\
X82sw>Y
第一单元答案: N|z-s
一、C、A、D、B、A、D; nBaY|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
&4sHDP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f<uLbJ6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DDU!=(<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NP。 f 7y1V(t
5、计入GNP的是400+300美元。因为GN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至于相互抵消多少与GNP计量无关。 so8isDC'9
"xa<Q%hk
第二单元 r=s,Ath
一、单项选择题 !?Z}b.%W
1、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I&YYw8&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vy[*xT]
2、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7cr+a4 T33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 Mm:6+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c|:H/Y2n|
3、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增加使储蓄(b) E6NkuBQ((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E3_e~yu&
4、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T<Q#^m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h$8Q
C、边际储蓄倾向为 0.3; 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O:+#k-?
5、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亿元。 ul?'kuYk
A、10; B、30; C、50; D、500。 ^%)'wDK
6、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 ?<
#6=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w-AF5%gX
7、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b)。 0 4x[@f`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3K @dW"3
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oZgvM
8、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a)。 8,a&i:C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cnnlEw/&
9、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a)。 sI@m"A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0X~
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9FP6Z[4
10、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表示(d)。 .YYiUA-i9n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 B、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 5H6m{ng
C、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 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m[LIM}Gu
11、水平的LM曲线表示(a)。 oA(jtX[(
A、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提高; B、产出增加使利息率微小下降; =V5<>5"M?
C、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增加; D、利息率提高使产出大幅减少。 Qi&!IG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c) `pn]jpW9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Y1rU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Cl7IP<.
13、自发总需求增加100万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元,此时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 mEa\0oPGB
A、100%; B、90%; C、50%; D、10%。 D(Pd?iQIO
14、利息率提高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c) WB'&W=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TbXp%O:[W
1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 7m~+HM\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 2o] V q
二、判断题 g;i>nzf
1、若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市场利息率,则表示现有投资规模偏小。() ^o,P>u!9
2、自发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它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ZF_*h`B
3、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时,增加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减少,减少储蓄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sTP`xaY
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越小。() [M 65T@v
5、在物品市场上。利率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是因为利率与投资成方向变动。() {CG%$rh
6、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横截距增加。() Zgkk%3'^'
7、若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提高,则在利息率下降相同时产出的增量减少。() p[4KN(PyK
8、投资乘数等于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H`aQt+
三、简答题 8)s}>:}
1、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oTS*k:
C'
2、所得税降低对产出和利率有何影响? \hai
四、分析说明题 gtHWd;1&f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Wz)s#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St7ZyN1
五、计算分析题 $bI VD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 dYrw&gn
政府支出G=50,求: LX[<Wh_X(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pUutI|mt/
(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J.W0F# ?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qF C0$:z&
2、假定一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1)求IS和LM曲线; as=Z_a:0N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8fRk8
3、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62.5r,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 ZX[@P?A+-
(1)IS和LM曲线; JnQ5r>!>3
(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Xb6X'rY
4、设IS曲线为:Y=5600-40r;LM曲线r=-20+0.01Y。 141@$mMzE
(1)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 -7,xjn
(2)若产出为3000,经济将怎样变动? 8;K'7
7h
5、设有下列经济模型: d#xi_L!
Y=C+I+G,I=20+0.15Y,C=40+0.65Y,G=60。求: 0`VA}c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2)均衡的Y、C、I。 V<:scLm#OF
6、两部门经济中,如果在初始年份是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500亿元,现在:(1)每期投资增加100亿元,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试问国民收入要达到多少亿元才能使国民经济恢复平衡?(2)如果不是每期投资都增加100亿元,而是每期消费增加100亿元,上述答案上否会变?如果每期消费增加150亿元呢? mucKmb/
3}*)EC
第二单元答案: -7{ qTe{
一、B、A、B、D、C、D、B、A、A、D、A、C、B、C、C; t
M?3oO
二、对、错、对、错、对、对、错、错; tk=~b}8
三、1、凯恩斯认为:(1)企业投资水平决定于资本的边际效率与市场利息率的对比。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投资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2)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呈递减规律;(3)由于货币的流动偏好的作用,利率的下降是有限度的;(4)由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的递减和利率的下降受阻,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PT/pybA
2、所得税降低使乘数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产出增加,均衡利息率提高。 7bJAO
J'_
四、1、(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Cn+'!?!d,
2、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fdQ\)#q>
四、1、(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r; L-SWs8
由L=M得LM曲线为:Y=1000;说明LM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IS和LM得到:r=8,I=100; (Klvctoy
同理得:r=12,I=80,Y仍为1000。 .YOC|\
(2)G增加20使投资减少20,存在挤出效应。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是一种古典情况。 2smQD8t
2、(1)由Y=C+I得IS曲线为:Y=1250-30r; ^}Vx5[
由L=M得LM曲线为:Y=750+20r; C.su<B?
(2)联立得:Y=950; r=10。 f-]5ZhM'
3、(1)由Y=C+I+G得IS曲线为:Y=4250-125r; Sy\ec{$+V]
由L=M/P得LM曲线为:Y=2000+250r。 QxUsdF?p
(2)联立得:r=6;Y=3500。 RC{|:@]8
4、(1)联立得:r=25.7,Y=4572; 9qe< bds1
(2)产出3000高出均衡收入,此时利率也高于均衡利率,利率将会下降。进而引起产品市场求大于供,产出趋于增加。又引起利率提高。最终经济趋于均衡水平。 FQ6jM~
5、(1)边际消费倾向为0.65;边际储蓄倾向为1-0.65=0.35。 _}G1/`09#
(2)Y=C+I+G得:Y=600,C=430,I=110。 tUzef
6、(1)国民收入增加额=100×1/(1-0.9)=10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25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GgO=J:o
(2)不会变。如果消费增加150亿元国民收入增加额为1500亿元,即国民收入要达到3000亿元才能恢复国民经济均衡。 jbrx)9Z+%
1uz7E
q2>dPI;3T
~m0l_:SF
第三单元 6KpG,%2L#
一、单项选择题 ? |}%A9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d ) hlIh(\JZ4s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 LA\)B"{J
2、总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A )而右移。 -h n~-Sy+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B、政府支出减少; A]x'!qa@=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减少。 85fv] )\y
3、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A ) J|Af`
HJ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 ICbT{Mla
4、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b ) ZA;VA=)\8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U$]J*LI
5、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a ) P R{y84$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dL #;
6、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d ) 9gS.G2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Po+tk5}''5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CHZjK(a
7、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D ) Td6G u"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p
6#fG *
8、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D ) ?n]e5R(cj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0gN|+
二、判断题 HJV8P2f8`
1、价格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AI0NM
2、扩张总需求政策的价格效应最大,表明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 ^KK9T5H
3、在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 nV$ctdusQ
4、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5[1#d\QR
5、若扩张总需求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 p]7Gj&a
三、简答题 Aj2
2t
1、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5"BKu1t
2、在萧条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根据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将刺激总需求增加。这样,萧条将会自动走向繁荣。这种说法对不对?试分析。 B) 81mcy
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C+WHg-l
4、总需求曲线与单个商品的需求有何不同? `B`/8Cvg
四、分析说明题 y %k`
1、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z#{'`$a
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qdn\8Pn
五、计算分析题 YL
lw:jN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 $E^#DjhRQ3
价格水平为P。求: AJ;Y Nb
(1)总需求函数;(2)当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3)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并计算价格为10和5时的总需求;(4)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函数。 cVZCBcKC?
2、设劳动需求函数L=400-10(W/P),名义工资W=20,未达充分就业时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充分就业量为380。 4*UoTE-g$
(1)求P=2时的就业状况;(2)求P=5时的就业状况;(3)价格提高多少能实现充分就业。 F_SkS?dB
3、已知:C=100+0.7(Y-T), I=900-25r, G=100, T=100, Md/P=0.2Y+100-50r, Ms=500, P=1, 求均衡的Y和利率r。 'DQp
4、已知货币供给量M=220,货币需求方程L=0.4Y+1.2/r ,投资函数为I=195-2000r, 储蓄函数S=-50+0.25Y。设价格水平P=1,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 uTRa]D_q
VA _O0y2
第四单元答案 h(;qnV'
c
一、D、A、A、B、A、D、D、D; hfY
Ieb#91
二、错、对、错、对、对; *JG?^G"l
三、1、(1)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blZiz2F
2、不对。根据总需求曲线,价格下降确实会使总需求增加,但只是有可能性。是否下降还要取决于总供给。在萧条经济中,总供给处于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水平,价格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虽然由于可能性的价格下降,总需求会扩张,但是,该经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这种方式由萧条自动地走向繁荣。 (k"oV>a|
3、(1)名义工资提高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它表明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提高造成利润下降,迫使企业降低产量。(2)技术进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表明技术进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愿意增加产量。 tR5zlm(}
4、(1)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2)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影响, 单个商品的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3)二者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AWLKve_
四、1、(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ay2
m!s Q
2、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二是增加总供给,AS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从理论上讲,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好。但实践中,增加总供给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旦通货膨胀来得比较快,采用的更多的仍是第一种方法。从长期来看,为防止通货膨胀,应采取措施改善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 <69/ZI),Y{
五、1、(1)由Y=C+I得IS曲线:r=60-1/8Y k=[!{I
由M/P=L得LM曲线:r=-100/P+0.4Y *seKph+'c
联立两式得总需求曲线:Y=190/P+114. -A9 !Y{Z
(2)根据(1)的结果可知:P=10时,Y=133;P=5时,Y=152。 A.vcE
(3)由Y=C+I+G得:Y=190/P+162 =JyYU*G4
P=10,Y=181;P=5,Y=200。 [E(DGt
(4)LM曲线为:r=0.4Y-140/P,再结合IS曲线r=60-1/8Y,得:Y=267/P+114 3V`K^X3
2、(1)P=2时L=400-10(20/2)。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劳动需求决定就业,就业为300,失业为80。 ]Bs ?
(2)同理,就业为360,失业为20; hQBeM7$F_
(3)380=400-(200/P),得P=10,即当价格提高至10时,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lN+N
hPF
3、由Y=C+I+G得:0.3Y+25r=1030; i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