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BwOIdz%]OY
0C!f/EZK
]q^6az(Ud
贵州大学从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1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10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领域)覆盖工学、农学、理学、哲学、法学、管理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0352社会工作、0854电子信息、0856材料与化工、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06冶金工程为我校今年新增博士招生专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FK;3atrz
Q$,AQyBlqc
H!SFSgAu
一、招生计划 }jE[vVlRw
!ZxK+Xqx[
$'*q]]
贵州大学2025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450余名(含普通计划和专项计划),各学院(中心、实验室)、专业(领域)的最终录取人数将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实际生源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Cb}I-GtO
*jQ?(Tf
jouA
]E
(一)普通计划
bW-sTGjRD
sP:nTpTsC
ldFR%v>9
《贵州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备注栏中没有特别注明的招生计划均为普通计划。 0u) m9eg
qdnwaJ;&
'fjouO
(二)专项计划 *fCmZ$U:{
Fy 1- >~
C4aAPkcp2$
我校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项计划包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国际产学研用专项计划、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专项计划、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各类专项计划所涉及的招生专业、招生导师详见《贵州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 EVlj#~mV
E1j3c
:2
~^TH5n
二、学制和学习方式 \483S]_-z{
H+{@VB
W{%X1::q$
贵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Zfm4Nx"
k|,Y_h0Y
jF@BWPtF=
三、招生方式 PN3 Qxi4F
OqWm5(u&S
M1]}yTCd
贵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硕博连读、“申请-考核”两种方式。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由招生学院(中心、实验室)在规定时间段内分批次完成。硕博连读计划未招满的,招生计划将转为“申请-考核”方式招考。 n2can
?fN6_x2e3
Y&1N*@YP
(一)硕博连读 Er;q s *f
LZb<-vK"y
I 12Zh7Cc: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选拔仅限于贵州大学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为本校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研究生。
wz)s
1tq ^W'
0hhxTOp
(二)“申请-考核” rFGPS%STS
3"zPG~fY{
(uDAdE5
“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是指我校面向社会考核选拔具有优秀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培养潜质的硕士研究生,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除符合本章程规定的基本报考条件外,“申请-考核”制的具体要求以各博士招生单位制定的“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为准。 4/%fpU2
Vz$
xV!
4Z>gK(
四、报考条件 %g:'6%26
=.7tS'
9tU"+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yA*
_}Qtx/Cg
[Q{\Ik
(二)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境外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提交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0W3+o*L
}2@Z{5sh)
f*<Vq:N=\
(三)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学术型博士的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wD/TLS}
"o+?vx-
lHtywZ@%3
1.本科毕业且获得学士学位6年及以上(从证书获得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l99Lxgx=
'x{oAtCP9
d_d&su
E
2.已修完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成绩合格(须提供硕士生培养单位出具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证明); 9c[X[Qc
)I[f(f%W7
(ne[a2%>
2.已在所要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第一或第二作者)。 x)*Lu">
beBG40
]CF-#q}'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专业型博士的要求,详见相关专业申请考核实施细则。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