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f*/V e0.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面向知识创新发展需要,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较强原创精神、扎实科研能力的学术创新型人才以及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系统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实践创新型人才。 Y&'2/zI6~
二、招生计划 ; M"hX
1.学术学位 PcUi+[s;x
我校2025年拟招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337名。 d+2I+O03
2.专业学位 Sw'DS
我校2025年拟招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81名。 !WVF{L,/I
3.最终招收人数 Gtg;6&2
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为准,拟招收直博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 a&XURyp
三、学习方式 >K50 h
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I!# 42~\
四、招生类别 <F
GNV+?%e
招生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 +(cs,?`\
1.“非定向就业”(无工作、非在职)考生,须将全部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转入我校,档案未到的不予录取。毕业时纳入学校就业方案,按照学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T!v%NZj3
2.“定向就业”主要面向在职人员报考,不转人事关系和档案,录取前须与我校和所在工作单位签订三方定向培养协议,毕业仍回原单位工作。 g&BF#)7C
3.我校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仅招收非定向就业考生。 {CQA@p:Y}
五、学制、毕业及学位授予 YdE$G>&em
1.我校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直博研究生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均为6年。 8@b@y|#]X
2.博士研究生毕业时,我校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s|EP/=9i
六、招生方式 q'K=Ly+
我校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采用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三种方式: {:{NK%
(一)直接攻博 HlI*an
面向取得推荐免试生资格(简称推免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选拔。2024年9月底开始报名,10月份已完成录取。 v>7=T8
(二)硕博连读 sEhdkN}6
面向校内在读、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硕士一、二年级研究生进行选拔。 =$b^X?x
(三)普通招考 SC86+
面向社会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含应届硕士毕业生)进行选拔,实行“申请-考核”制。 tM{t'WU
七、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poy`h'
(一)基本条件 ]_F%{ 8|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P"3{s+ r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及相关要求的体检标准。 f&{2G2O%
3.须取得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正高级职称专家的推荐。 10}\7p8
4.考生报考需所报考的导师书面同意。 ;t"#7\
(二)直接攻博 ?L{[84GSO
1.满足所有基本条件。 8~rD#8`6j
2.获得目前就读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g4I(uEJk
(三)硕博连读 7c4\'dt#
1.满足所有基本条件。 I^\YD9~=x
2.硕士二年级研究生须已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且无课程不及格或补考记录。对学位课平均成绩排名在本学科专业前30%的学生,允许有一门课程重修或补考但重修或补考后必须合格,同时须提供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全国性竞赛获奖等相关证明。 H$;K(,'
3.硕士一年级研究生须已完成第一学期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学位课平均成绩排名在本学科专业前30%且无不及格课程,申请硕博连读后必须正常完成第二学期规定的课程学习并不得有不及格课程。 3x'BMAA+
4.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在硕士学习期间业务上表现突出,具有博士研究生培养潜质。 A*MlK"
5.入学方式为推荐免试的硕士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硕博连读的资格。 )Hl;9
6.符合各培养学院制定并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备案的其他具体条件和要求。 X^fMt]
(四)普通招考 >!`T=(u!
1.满足所有基本条件。 7(Y!w8q&^
2.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uK}k]x\z
(1)已获硕士学位并取得硕士学位证书的人员,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 {$O.@#'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毕业证书)。 ~A [ Ju%R
(3)具有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m^eNS6:
具有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需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RK"dPr
①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计算截止时间为入学当年9月1日)并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②有6门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成绩(由学习课程的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③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或相近的研究论文至少2篇,会议论文、摘要、短评报道等除外;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限人民政府奖)一等奖前5名或二等奖前3名或三等奖第1名。 Aw9^}k}UfD
(4)长安大学职工和跨学科门类的考生不允许以同等学力报考。 fLct!H3
3.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需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
ecYpE<
(1)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但第一作者为其指导教师发表本学科领域学术论文。 )#IiHB
F
(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有个人获奖证书)。 d!e$BiC
(3)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排名第一或第二且其指导教师排名第一。 VX2bC(E'%
(4)获得校级及以上(含全国行业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SDDs}mV
(5)入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人才计划。 :}e*3={4
4.外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6_`x^[r
(1)大学英语四级(CET-4)成绩不低于475分或六级(CET-6)成绩不低于425分,或雅思(IELTS)成绩不低于5.5分,或托福(TOEFL)成绩不低于72分。 Gvl-q1PVC
(2)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且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第一)发表SCI或EI检索(含持有录用通知)的英文期刊论文。 ^e<0-uM"s
(3)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学一年以上。 L?4c8!Q
(4)其他语种水平参照其评价体系(限我校博士招生简章本专业规定语种)。 9V[|_
5.符合各培养学院制定并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备案的其他具体条件和要求。 }qi6K-,oU
八、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F+*:
>@3
(一)基本条件 FzA_-d/_dg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E&}a|;b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及相关要求的体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