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别: 总版主
显示用户信息
UID: 3
精华:
10
发帖: 10451
流量: 10137 M
威望: 10851 分
介绍博友: 5956 个
人民币: 0 元
好评度: 0 点
群组: 考博英语
注册时间: 2006-03-20
最后登录: 2025-11-19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02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福建物构所)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院士于1960年创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福建物构所在结构化学基础研究、纳米材料研究、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和晶体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已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结构化学、新材料与器件集成与应用的综合研究基地,形成一个五中心共进(物质结构研究中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研究中心、厦门稀土材料研究中心、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三地布局、科教融合、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机构。 \Yy$MLs 福建物构所现设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硕士培养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培养点;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10个二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硕士培养点;电子信息(含控制工程和光电信息工程)、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领域。现有导师24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7人和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6人,在岗博士生导师127人,硕士生导师118人。 W= ig.- 2025年我所博士生招生二次(春季和秋季),预计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70人,其中春季只招收硕博连读生,学术型专业预计接收直博生8人。博士研究生主要通过直博和申请考核的形式录取。福建物构所为研究生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和良好的生活待遇,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学子报考我所! ov|d^)' 一、培养目标 QfmJn(( 我所招收的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满足国家科技创新需求,能够在科学实践中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创新工程建设方法,具备组织实施高精尖科技创新工程的能力,能够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专业型领军人才。 I.I`6(Cb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QER?i;-wb (一)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招考的博士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c& <Fr[AK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NxfOF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V[mT<Lc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2L!u1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QZ!Y2Bz(4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硕士学位,即2025年9月1日前须获得硕士学位证); QemyCCP+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pm]BC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5sdn[Tt##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报到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获得本科毕业证但未获得学士学位证者不予认可。 bT</3>+C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硕士结业证书且必须已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W'els)WJ|x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m+
2(I1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各培养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X"?kK0 V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7U4'Y:E 6.持境外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交认证报告。境外在读尚未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就读学校出具的在学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若被录取,在报到时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否则不予报到注册。 [<7@{
;r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3s5z
UT;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及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eP.wOl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或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或以上科研课题。 1Vsz4P"O $ 3.符合所报考的培养单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16w|O|^< (三)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博士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硕士学位。 <5d~P/, 通过全国统招统考录取的双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按应届毕业生以普通招考方式正常报名参加我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但最迟须在博士入学报到时间前取得硕士学位。 XND|h#i8 单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后方可正常报名并参加我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LU
\i0|i| (四)在高校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具体录取条件由各相关培养单位确定。已被确定接收的直博生,必须参加全国推荐免试研究生网上报名,无需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招生网报。 >q#rw (五)本校全日制优秀在学硕士生报考硕博连读转博的,按所在培养单位的具体要求报考;非全日制在学硕士生不得以硕博连读转博的方式报考。定向考生不得以硕博连读转博的方式报考。 ]"r&]qx7 (六)本科毕业于国科大且参加1+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计划的考生,按照签署的培养协议进行博士招生网上报名并参加相关培养单位的考核或考试。 :D euX (七)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书面同意: )}g(b=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wYdb*"R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ICpAt~3[M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YA''2Ii (八)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报考的培养单位和导师进行如实说明,并按照报考的培养单位相关要求执行。如不能按照培养单位和导师要求保证学习时间的,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IsEpDO1 (九)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VQ"hUX8 (十)由于“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因此在网报前,考生要与拟报考的导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整个博士招录过程中,若导师认为本人不适合指导某学生,导师有不录取该学生的权利。 &@G:G(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E8!e:l
=Q 直博生按照推免生的要求,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参加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并完成相关复试通知和待录取通知等报考接收手续。 y.anl 所有硕博连读转博考生和普通招考考生(含“申请-考核”制方式考生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及战略管理专项计划考生)必须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网上统一报名。 We
Jl4wF 考生在网报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博士招生网上报名公告和拟报考培养单位的网上报名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Z"Zmo>cV4 1.网上报名时间: E08klC0 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24年10月21日-11月01日,全天受理。本次网报只有硕博连读转博考核报名(生源范围为第五学期本校在学硕士生,即2022年秋季入学硕士生),没有普通招考的招生方式。是否进行本次硕博连读转博考核由各培养单位自定,具体请见相关培养单位公告。逾期不再受理补报。在学硕士生中凡被前沿交叉科学学院拟录取为博士生的,均参加本批次硕转博报名。 SlgN&{Bk 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24年12月09日-2025年1月10日,全天受理。本次网报包括硕博连读转博考核报名(生源范围为第四学期本校在学硕士生,即2023年秋季入学硕士生)和普通招考两种招生方式。逾期不再受理补报。 6TYY
UM"& 2.网上报名方式: 7zA'ri3w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硕转博”两种类别之一进入相应的报名系统中,进行考生注册。 yGI;ye'U 3.春季入学网报的2022级硕士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应在2024年11月02日前向培养单位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bmJ5MF]_fG (1)填写完整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硕博连读申请表》(福建物构所网页-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下载区下载); dpJ_r>NI (2)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考生本人签名); @"hb) 8ng (3)本人硕士生指导教师及1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推荐书; C^3 <={ (4)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
lAi6sPG)0 (5)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GB.UKlR (6)获得境外学历人员须提交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证书复印件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提供在学证明,写明预计获硕士学位时间,并在报到前查验学历证书和认证报告的原件和补交复印件); |P[w==AAf (7)能证明考生学术水平的其它材料,如发表的学术论文、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报告、专利、获奖情况等。 ZNJ@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