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统计概要 jj,r <T
1、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1993 &94W-zh
2、 借款及赊销的会计分录 1993 fu R2S70d
3、 有关企业的利润及流动性指标计算 1993 10分 I^_NC&m
4、 以现金及应付票据购买设备的分录 1994 |4mVT&63(
5、 市盈率计算 1994 aSL6zye
,
6、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及其原理 1995 .z-UOyer
7、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996 zv
O:"w}
8、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997 <a|@t@R
9、 有关财务状况比例的计算 1998 10分 1e}8LH7
10、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相关比例的计算1999 10分 "0Q1qZ
11、 以银行存款购入不需安装的设备的分录及直线法折旧的处理 2000 10分 BBnq_w"a
我认为,会计学的内容主要是限于一些基本的概念,及基本的处理,包括分录和一些财务状况比率的计算,应当掌握的问题现列示如下 V%NeZ1{ e
1、 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继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价 Ew$I\j*
2、 会计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配比性原则、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3FNT|QF
3、 复式记帐的定义及特点 ,_ .v_
4、 坏帐的处理:(1)直接核销法 (2)备抵法:坏帐比率法、帐龄分析法、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 P@0Y./Ds
5、 存货核算的基础:实地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 qP1FJ89H
6、 存货流动的计价 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I7(?;MpI
7、 长期股票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及其适用情况 Zu/<NC
(
8、 折旧的有关问题:1)平均法 直线法与工作量法 2)加速折旧法 优点123 使用年数总和法及双倍余额递减法 ;Ii1B{W
9、 递延资产与待摊费用:相似:两者都属于待摊销的费用,先发生后记入各期的成本费用 、 Kq)MTlP0g
区别:作为递延资产,其摊销期应大于一年,故作为长期资产;作为递延资产,其摊销期应小于一年,故作为流动资产 rv7{Ow_Y
10、 利润分配的层序和标准:1用所得税前的利润弥补历年亏损 2计算缴纳所得税3进行税后利润的分配:1)抵补被没收的财物损失,2)进行税后弥补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4)提取公益金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支付优先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支付普通股利 rHz||jjU
11、 财务比率分析
t ls60h
一、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 1)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2)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资产总额;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x#H
3=YD*
二、资金周转状况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期初+期末)/2] 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每日平均销售额或 赊销净额/平均应收帐余额; 平均收帐期=365/应收帐款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f_=~H<j!
三、盈利能力比率 销货收益率=税后净利/销售收入 ; 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销售收入;股东产权收益率=(税后净利—优先股息)/股东产权 X}A'Cg0y
四、对于股份公司:EPS=(税后净利—优先股利)/平均外发普通股数; 股利分配率=每股股利/EPS ; 市盈率=股价/EPS eu#'SXSC
F
12、损益表 一、产品销售收入 减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tIZ
=二、产品销售利润 加 其他业务收入 减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营业利润 加 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减 营业外支出=四、利润总额减 所得税=五、净利润 {38bv.3'
统计学涉及的题目如下 n<7q
`tM#
1、 影响抽样平均误的因素有哪些 1993 SA"8!soY3
2、 正相关与负相关 1993 rcN 9.1
3、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1994 z-T{~{q
4、 列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1995 v]VWDT
`
5、 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 1996 =E*Gb[r_7
6、 说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的几个帐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10分 1996 y1f:?L-z
7、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 1997 kHK0(bYK
8、 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是什么 10分 1997 .qv'6G
9、 移动平均法及其优缺点 1998
jN*:QI
10、 概率的定义 1999 ;2xO`[#
11、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2000 $ &UZy|9
统计学应掌握的内容现列示如下 [
<c&|tfl
1、 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多个单位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是各项统计数量特征的承担者。 另:1)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2)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 9 ;i\g=
2、 单位标志:简称标识,是指统计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分为1)品质标志:标志表现性质的不同,应用于属性总体;2)数量标志:标志表现数值的不同,应用于变量总体 ti @kKz
标志表现: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体现,也有品质和数量两类。 Zyf P;&
3、 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指标的内容和所包括的范围,指标的数值。分为: E%N2k|%8d_
指标体系:各种互相联系的指标群所构成的整体 r(A.<`\
4、 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算。 kFLB> j97
特点:1)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 Fr
2N[\>s
2)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按随机原则抽样; &HZmQ>!R D
3) 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D<$XyP
原则:1)随机性原则 KvFMs\o6p
2)最大抽样效果原则 T
1WWK'
5、 平均指标的有关问题 YX*x&5]lq
6、 变异指标的有关问题 {-/^QX]6
7、 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数量特征,反映了总体分布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征;统计量是样本的数量特征,它的值随着样本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是个随机量。 G\d$x4CVGc
另外,衡量一个样本统计量是否是总体参数的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是:无偏、一致、有效 3>M&D20Z
8、 相关与回归 相关: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对应关系,即变量间相关方向和相关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Ta=s:trP
分类如下:按变量是否是随机变量,分为固定相关分析与随机相关分析;按涉及的变量,分为单相关与复相关;按相关的密切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 回归:对具有相关关系的多个变量进行数量测定,配合一定的数学方程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bpAv1udX-W
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同:两者都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 在直线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符号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 V N{NA+I
异:两者研究的变量的性质不同:1)相关中,泛指两个变量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必区分自变量与因变量,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回归分析中,必须根据目的,确定因、自变量,两者的关系是不对等的,有一定方向2)相关仅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密切程度;回归关系指变量间存在的主从关系或因果关系。 WiL2
9、 最小二乘法:为了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中,配上一条最适合的直线,以代表全部相关点的趋向,数学证明,符合“离差平方和最小”的直线最合适。在这条直线上,理论值Y与实际值离差的平方和最小。这种确定直线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 ]y{WD=T
10、 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 QF2q^[>w6
11、 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尤其应掌握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 4bVO9aUG{
12、 指数体系 0fXLcal
13、 时间数列(动态数列)的定义、构成、编制原则 qFX~[h8i+
14、 发展水平与增长水平、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YUU-D(
15、 定基与还比 <yA}i"-1W
16、 移动平均法及其优缺点 {@Yb%{+
17、 SNA、MPS的有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