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和2005年我两度参加了武汉大学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报考的是法学院 o RK:{?Y
国际公法方向,以下是这两次考博的经历。 LB^xdMXi
eCG{KCM~_Z
为便于读者理清关系,对涉及的人物作一简介。 dHtEyF
A&X
XL~yH
博导: '|G8yojz
杨泽伟(下简称杨),1968年生,1997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国 rW`l1yi*$
际公法研究,1997—200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职称一直由讲师评到教授, Ij:yTu
2004年调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下称国际法所)任教授,同年开始招博士, j k&\{
2004年、2005年我连续2年报考他的博士。 Fm+V_.H/;
曾令良(下简称曾),国际法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公法研究,WTO争端解 {
5c]\{O?[
决机构专家组中国大陆的三名专家之一,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 >
".@;
黄进,国际法所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 rnBp2'EM
肖永平,国际法所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私法研究,武大国际法所所长。 -:Bgp*S
周叶中,武大法学院宪法学教授,武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j? Vs"d|
o+Q2lO5
考生: \xmDkWzE
Q<(aU{
我,夏世德,现在黄埔海关隶属太平海关工作,2000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 chM-YuN|
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国际法学硕士学位。 6xu%M&h
t
肖兴利,女,长沙某大学的教师,2004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 R#s_pW{op
学,硕士导师杨泽伟。 3V<c4'O\W
高林,女,2004年7月东北某大学硕士毕业,武大在读国际法博士生,导师 D[{"]=-
杨泽伟。 n2Q?sV;m
钟继军,广东南海某法院工作,后辞职,武大在读国际法博士生,导师杨泽 ,Bj]j -\Y
伟,硕导也为杨泽伟。 >2NsBS(
汪洪,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2002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 }d@;]cps
法大学,获国际法硕士学位。 m<!CF3g
温树斌,北京大学在职硕士,广东肇庆大学教师。 ?F~0\T,7
肖健明,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东莞市商业银行工作。 JvS
~.g1
曾皓,湖南师范大学应届法学硕士。 1+Vei<H$
C}\kp0mz
其他: wd1>L) T
lo36b zbT
谢某某,男,武大研究生院办公室秘书。 _,w*Rv5=
石某某,女,武大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 |WW'qg]Uu
我的同学,武大在读法学博士生。 J$-1odL0Z
,.&D{$1W
班别: mOFp!(
<<H'Z
校内班,即校本部,武昌珞伽山的那个。 1h`# H:
Z*'_/Grv?
校外班,法学院2002年始开始在深圳开办校外班,承诺发双证(学位证、学 %t$)sg]
历证),2002年、2003年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深受好学在职工薪阶层欢迎,学制 uFaT~ 4
4年,学费年1.8万左右。2004年始,校外班和校内班统一考试。2005年广州、北 lNvxt6@s
京又开设校外班,言传南京、汕头、惠州也开有此班。 Wr,pm#gl6
cN)noGkp
一、 2004年的考博之旅。 iF1zLI<A
z@2nre
3月,我参加了初试(笔试)。4月中旬,经查初试成绩为238分(英语71、 r6kQMFA
专业一国际法88、专业二现代国际关系79),在杨的近20名考生中居第三。第一 DMT2~mh
名高林246分,第二名钟继军242分,第四名肖兴利(肖以应届生身份参考),第 QtOT'<2t]
五名汪洪(报考深圳班)。我的初试成绩,在国际公法的五名博导(曾令良,余 T"E%;'(cp)
敏友、万鄂湘、邵沙平及杨)的考生中居第六。 C
0L(ti;
5%" 0
出成绩的当晚,打电话给杨,杨说根据惯例,一名博导一般招三四名,我这 _61tE
样的成绩不会不被录取。过了两周左右,忽听武大的同学说,2004年法学院校内 ] -G~
班名额要缩减。打电话给杨,杨说学校分给他三个名额,校内两名校外一名。四 s?&UFyYb,
月底再次打电话给杨,他说定于五月初复试,虽说录我的希望很小,但还是把我 1@Rl^ey
的名字报上去了,让我到时参加复试。因觉希望渺茫,不想去参加复试,杨说武 QkY;O<Y_
大每年博士招生还有第二批扩招机会,参加复试也许还有希望,不参加复试一点 Fh ^Ax3P(
希望没有。我于是问他复试时要注意什么事项,他说复试只是走个程序,最终排 vrXNa8,L
名还是按初试成绩来。 AO0aOX8_+D
MT.D#jv&
复试是在五一黄金周后的一个下午进行的,参加复试的除初试前三名外,还 2@pEuB3$?!
有排名第四的肖兴利、第五的汪洪。复试分两批进行,先是曾令良的考生复试, y3mJO[U0 a
后是杨的考生复试。复试导师有曾令良、余敏友和杨。 ~H`(z zk
Rm=[Sj84
复试当晚,打电话给杨,他说表现尚好,我的总成绩还是第三位,名额有限 c`!8!R
没有将我报到预录取名单中去。他问我有没有熟人,能否通过关系弄到名额,他 7f
q\
H{
愿意带我。我说没有关系,无法搞到名额。杨抱怨说汪洪复试表现太差,令他生 qvN 5[rb
气,连英文的大陆架都不认识,考虑她报考的是深圳班,又很熟,还是将她报上 /Wm3qlv
预录取名单之列。 {#uf#J|
di#:KW
我郁闷地回到广东,专心工作,计划来年再考。后来了解,是有一批扩招名 gX*i"Y#
额,法学院的诸多博导校内都扩招了一名。杨仍招3名,校内2名(高林、钟继 J l9w/T
军),深圳班1名(汪洪)。 @`#"6y?
]iVoF N}^
二、 2005年的考博之旅。 )w!*6<